2017年第3期,总261期,月刊

《新青年》身份重构及其现代性意义
邱 月? 薄景昕?
(1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 吉林大学 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以“五四”精神的视野打量《新青年》,《新青年》因倡导科学民主而成为启蒙的先声,成为五四知识分子思想传播和精神传播的主阵地。但关于“青年被唤醒后出路何在”的问题,则引发了人们对五四启蒙主义“副作用”的怀疑,其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也存在着理解上的缺憾。另一方面,当我们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眼光来审视《新青年》,《新青年》作为“激进的号角”建构了新文学的文体形式并使之进入现代性场域,开创了文学解放的时代意义并置身于世界文化和文学的整体格局之中。同时,以20世纪历史反思的角度看,《新青年》作为“空谷绝响”,从人的现代性出发思考变革社会的人文理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形态等,《新青年》的重读即具备了历史意义和现实关怀。
关键词:《新青年》; 身份重构; 现代性;五四精神;启蒙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Y033)。
作者简介:邱月,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学;薄景昕,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鲁迅研究、美育研究。
版权所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 1978-202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461243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吉ICP备050008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