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5期,总251期,月刊

新时期吉林通俗剧电影的人文观念
杨阳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语言文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通俗剧电影在中国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之后也经历了几次起伏,新时期之后走向再次复苏。1980年代的吉林通俗剧电影题材非常多样,内容也很宽泛,可以看成是对整个社会状态的全景观照,其中,既有对“文革”的反思,比如《苦难的心》对“四人帮”罪行的控诉、《残雪》对“四人帮”倒台后余毒的清算,《神奇的土地》对知青生活既痛苦又充满激情的追忆等;又有对社会主义新生活中人和事的赞许,比如《十六号病房》走出“文革”阴霾的知青奔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心灵转变、《黄山来的姑娘》中年轻小保姆的善良心地、《人到中年》对优秀知识分子崇高品格的赞颂以及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思考。这些影片都无一例外地对大写的“人”进行了关注,人文观念从觉醒走向深化,自我意识的旗帜越来越高地被扬起。
关键词:通俗剧电影;人文观念;生命意识;自我价值;吉林电影

作者简介:杨阳,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东北影视文学与文化。
版权所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 1978-202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461243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吉ICP备050008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