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8期,总254期,月刊

民国时期的研究生交换研究——以清华大学和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为中心
田正平 王恒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共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民国时期已经初露端倪。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外大学开始与中国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研究生。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和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研究生交换协议,并制定了研究生交换简章。从1935年到1937年,中德双方至少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研究生交换,总计互派了14名学生。交换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的变数和波折。清华大学与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它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清华大学;德国远东协会;学术交流中心;交换研究生

作者简介:田正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王恒,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专业方向:中国近代教育史。
版权所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 1978-202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461243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吉ICP备050008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