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期,总259期,月刊

“美人之美冶何以可能 —— 对“文化距离冶的诠释学反思
洪晓楠 蔡后奇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审思文化自觉,是为了追问文化自觉何以可能。“美人之美”作为一种“和合共生”的价值向导,需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得以展开,唯有此才能辨明“美人之美”的理论旨趣。横隔在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是“美人之美”何以可能的首要问题。在跨文化诠释学的视域之下,“文化距离”被追问出他者文化的“生长域”和“过滤器”功能,这正是“美人之美”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之中,“文化距离”让所有民族文化的总体镜像和自在自为的发展逻辑得以映现,在参照中弥补自身,在彼此映现中共生共荣,“美人之美”亦在文化实践层面得以成真。
关键词:“美人之美”;“文化距离”;文化自觉;诠释学;文化强国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D016);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中宣办发【2015】49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37)。
作者简介: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蔡后奇,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版权所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 1978-202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461243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吉ICP备050008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