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9期,总267期,月刊

从"脸面"冶含义的变迁看转型期自律精神建构
丛晓波? 文 辉?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2.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脸面”被认为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独有的社会心理特征,在传统中国,“脸”与“面”的含义接近,是个体内化了的社会行动逻辑,是个体将传统社会规范“礼”内化后的外在表达。近代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自我身份及结构的改变使“脸”和“面”的含义发生分离,“脸”的使用示弱而“面子”的意义被突出和放大,中国人基于“脸面”的自律精神和相应的社会心理也因此发生很大改变。自律精神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形成自律的心理机制和养育自律精神的他律原则是我国转型期自律精神重构进而实现社会秩序和谐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社会转型;脸面;自律;社会秩序;社会心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BBA120020)。
作者简介:丛晓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文辉,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版权所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 1978-202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461243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吉ICP备05000827号-4